应对挑战,促进人才更好服务潮南经济社会发展
作者:马少刚 许健菁   来源:潮南人才网   发布时间: 2009-03-01 12:57:24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马少刚  许健菁
    潮南设立新区五年来,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,坚持以服务潮南经济社会发展为主导,牢固树立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”的思想,紧紧抓住育才、聚才、用才三个关键环节,大力推进人才资源开发,实施人才强区战略,不断推进人才结构调整,创新人才工作机制,优化人才工作环境,人才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。
    当前,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,部分企业发展受挫,国际市场疲软,人才需求乏力。面对新形势,如何继往开来,应对挑战,更好的为潮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,成了人才工作的重点。为此,笔者通过分析潮南人才现状和面对的挑战,提出对策和建议,意在抛砖引玉,建言献策。
    一、潮南人才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
    人才数量增加。截止2007年底,潮南区人才总量达到91136人,约占全区总人口的7.59左右,而2004年是69847人,相比增加21289人,增长23.4。
    人才结构有所改善。从职称结构看,在职高级职称人才比2004年增加24人,增长0.21;中级职称增加635人,提高4.97;从职称结构看,高、中、初级的比例为1∶33∶106,高、中级职称比值有所减少,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得到调整,实用型人才比例有所增长。
    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。2003年以来,我区先后制订《关于引进人才来潮南区工作的暂行办法》、《潮南区优秀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》、《潮南区非公有制企业人事立户暂行办法》、《潮南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意见》,逐步形成了有利吸纳人才,有利于人才工作规范开展的政策环境。科学合理的人才分类管理制度和“公开、平等、竞争、择优”的用人机制已经初步形成。
    政府对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与扶持力度有所增强,设立“潮南区优秀人才奖”,颁布实施《汕头市潮南区科学技术奖励暂行办法》,设立潮南区人才资源开发专项基金,大力鼓励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。
    人才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,2007年12月潮南人才市场搬迁了新址。目前市场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,配备有招聘大厅,人才服务大厅,电脑室,培训教室,档案室,符合国家标准的招聘摊位50个,建成潮南人才网站等。新的人才市场大大改善了服务环境,为进一步服务潮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    潮南人才市场经过三年多的努力,在人手少、资金不足的情况下,获得创办时间最短,发展最快,社会效益最好的评价。
    人才市场服务水平提高。在树立人才市场整体良好形象的同时,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。新的人才市场建成后,设置了档案室,档案由人才办统一管理,人才办利用短信平台等宣传信息渠道告知毕业生办理档案手续须知。针对一些毕业生对办理个人档案不了解和不重视的现象,通过印发《大中专毕业生服务指南》、打电话告知等细心、耐心服务,提高了人才市场的服务质量。
    搭建人才大平台,为企业用人排忧解难
    继续解放思想使人才工作更有活力,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人才工作走得更快,2008年,潮南区人才市场举办现场招聘52期,其中大型招聘会2场,有520家企业现场设摊招聘,共提供近万个职位,接待7000多名求职者,约2500人达成应聘协议,目前人才库有求职简历4000多份。网上求职共4300人,网上招聘140家。办理人事代理138人,办理人事寄档160人。全区引进人才一批。目前,较多的企业、社会人士对潮南人才市场的服务比较满意。汕头市人事局的领导前来我区检查工作时,对潮南人才市场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。找工作,要人才就到潮南人才市场已形成共识。
    二、潮南人才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
    (一)、面临的挑战

    一是人才结构、分布不合理。目前,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教育和卫生系统,其他系统占的比例极少,农业、建设、城市管理规划、司法等方面的人才奇缺。特别是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懂技术、会经营、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金融、市场营销、国际贸易、美术、科技等人才、开发型、应用型的农业技术人才相当紧缺。
    二是人才队伍层次偏低,高素质人才缺乏,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。公有制事业单位中,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0.71,而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卫生系统,公有制事业单位人才人中,大专以上学历仅占57.04。全区优秀拔尖人才仅5人,高级技工极度缺乏,而初级职称和未评职称的占全区专业技术人才71.72以上。
    三是吸纳人才的环境有待改善。虽然潮南区在改善人才工作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但从整体上无论从基础设施、工作、生活环境、文化环境、经济结构、人才素质状况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。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,难以更多地引进人才,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,引进来的人才也难以留住的现象仍然存在。
    四是部分用人单位人才观念不强。潮南区现有民营经济单位大多是家族式管理型的中小型企业,一些企业主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素质,其经营理念、用人观念存在差异,对吸纳人才、储备人才主动性、积极性不够从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更多需求。
    五是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人才的需求。今年以来,虽然我国及时出台有关经济政策,扩大内需,刺激经济发展,但因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还是不容低估,特别是外销欧美市场的企业,影响尤大。潮南区企业受其影响在所难免。相应地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影响。
    (二)把握机遇,厚积善发
    最近潮南区委书记林合坤在《中共广东省委,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》文件中批示:“组织部、人事局要认真调查研究我区的人才结构,特别是如何在留住人才、引进急缺人才、高层次人才上下功夫“。这充分说明区委、区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。笔者认为尽管潮南企业面临许多不利的因素和严峻的挑战,但机遇与挑战并存,只要区委、区政府的重视支持,只要能把握好机遇,危中寻机,发展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。一方面,现在求职的人员相对较多,层次比前高,高层次人才比前容易找,是储备吸纳人才的最佳时机,“逢低吸纳人才”目前实为良机。企业还可以利用中央省市、区近期相继出台的优惠政策,拓展发展空间,在引进人才、储备人才,培训人才方面大有可为,为以后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,厚积善发,后发制胜。另一方面,把握产业大转移的机遇,潮南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将带来新一轮经济的大发展,人才的需求量势必大增。目前潮南区的人才派遣、劳务代理尚未完全启动,外地人才派遣不现实,所以,如果企业现在能够很好的吸引人才、储备人才,加强人才技能培训,今后企业将在人才方面占得先机,抢先得到发展。
    三、应对挑战的对策和建议
    1、发挥培训基地作用,加强人才造血功能,加大人才培训力度
    为适应产业转移对人才的需求和目前各类人才素质提高的需要,汕头市人事局已批准在我区设立“汕头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”。这为加强人才培训工作,进一步实施“六大人才素质提升计划”。提供了基础条件。
    2、发挥人才网络招应聘效应,加快人才市场建设
    加强人才网络建设。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,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,大力推进人才市场建设,形成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、有形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人才信息网络是势在必行。目前潮南人才网虽已建成,但仍需投入一定的资金、人力。在管理和机制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。
    加快人才市场建设。目前人才市场虽然环境比较宽敞、优美,但硬件设施还比较薄弱,培训中心的硬软件还不齐全。对此政府仍应加大人力和财力投入,促进人才市场拓展服务领域。同时,市场还要进一步完善整体服务和企业人才会员制等,更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。
    3、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。
    “筑巢引凤”仍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策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继续努力营造“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”的氛围,使人才如鱼得水、安心创业。要贯彻“事业留人,感情留人,待遇留人”的原则,真正做到关心人、爱护人、理解人、信赖人,形成一个“拴心留人”的良好环境。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以经济的发展容纳人才,以合理的报酬稳定人才,以平等的竞争选用人才激发具有生机活力的创业环境,进一步加强同外来人才的沟通和联系,增强人才对潮南的归属感,使他们更好地为潮南经济社会发展尽心尽力。
    4、用好本地人才。潮南区每年考上大学的人数超1000人,但真正回到潮南来工作的不足一半,许多毕业生在外地打工待遇也并不是很好,但由于观念不对头,宁愿在外地“混”也不回家乡创业。目前,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,人才也有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。所以各镇(街道)、村(居)要利用这个机会,大力宣传,引导企业吸纳本地人才,珍惜本地人才,给回家的本地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,让他们感到回家创业并不逊于在外地工作,在此基础上也要关爱外地人才,吸引留住外地优秀人才,让人才感到家的温暖,有这样的人才做保障,我区企业的发展就会走得更快。
    国以才立,业以才兴。时代呼唤人才,人才成就事业。面对新的形势,挑战与机遇并存,应对挑战,危中寻机,把握机遇,人才将会在潮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00九年一月